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宋元时期,它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第一大港”,是人们口中的“光明之城”。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看着人们从泉州港走向世界,又将世界各地的风物见闻带回这里。无数往复之间,纷繁文化的碰撞、交融,被这座城市一一吸收,也让这里的建筑形成了它独特多元的特质。
中式古厝与南洋骑楼交错林立,清真寺与关帝庙“比邻而居”……行走在泉州的市井街巷,也许一转身便会听见某处建筑发出的历史轰鸣,与你擦身而过。
(资料图)
按照宋元官式古城门楼设计重建的朝天门是泉州市中心的古代七城门之一。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一个高峰,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海洋贸易大港,泉州以“刺桐”之名将东方文化流传世界,也接纳着各地纷繁多样的文化。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在城市建筑规划上,泉州的多元文化特色表现得尤为明显。泉州古城所在的鲤城区,一公里长的涂门街上坐落着中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庙——泉州府文庙。图/视觉中国
文庙东侧200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净寺,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堂而建。图/视觉中国
再往东100米,始建于宋代关帝庙至今香火鼎盛。图为关帝庙屋顶上的剪瓷雕。图/视觉中国
涂门街北边一公里,是以中国古代最高石塔“东西塔”闻名的开元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开元寺,与泉州一同矗立千年,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图/视觉中国
在建筑的内部,这种文化融合也同样的明显。比如在文庙院里石栏顶端坐印度风格的小象,开元寺斗栱上24尊长翅膀的“飞天乐伎”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西方神话传说里的天使。图/视觉中国
图为开元寺斗栱上长翅膀的“飞天乐伎”。图/CNSphoto 陈英杰
除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泉州因为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多种独居特色的文化建筑。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图为参观者在天后宫参观游览。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明艳的红砖外墙,檐角高翘,有着精妙弧线的“燕尾脊”,将闽南地区浓厚民俗气息展现在人们眼前。图为鲤城常泰九十九间古厝。图/视觉中国